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机

01-31
文章目录

一 论坛峰会机制化的背景

(一)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

    第一,非洲国家积极推动提升论坛层次。

    第二,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提升。

    第三,论坛合作高政治属性持续累积。

    第四,论坛历届部长级会议保持超规格水平。

(二)国际对非关系的形势

    第一,英、法等国的对非多边峰会外交开创先河。

    第二,国际对非多边峰会外交渐成趋势。

(三)世界多边峰会演进的趋势

二 论坛峰会机制化的基础

(一)峰会的机制性要素

    第一,峰会主旨规范。

    第二,参会国(方)规范。

    第三,举办地规范。

(二)峰会的机制性安排

三 论坛峰会机制化的价值与意义

第一,有助于引领中国地区整体外交深化。

第二,有助于为非洲参与全球治理拓宽渠道。

第三,有助于为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。

第四,有助于化解论坛议程模式上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。

四 对论坛峰会机制化发展的建议

第一,立足论坛特点与优势,确立三年一届的峰会举办频率。

第二,重新规划部长级会议“时间规则”,在峰会周期内召开部长级会议。

第三,强化部长级会议的功能属性,建立峰会机制下的部长级会议体系。

五 结语

文章摘要:中非合作论坛分别于2006年、2015年和2018年召开了3次峰会。峰会的召开受到一系列深刻的内外部因素的持续性影响。论坛峰会在理论上适用多边外交峰会的演进趋势,有向机制化方向发展的可能。论坛既有的3次峰会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惯例做法和固定安排,具备了一定的机制性基础。但目前来看,论坛峰会在机制化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。为此,中非合作论坛可确立峰会的"时间规则",并以此为路径规划峰会与部长级会议间的机制性关系。机制化的论坛峰会具有重要意义,有助于为中国地区整体外交的深化发展积累经验,为非洲参与全球治理拓宽渠道,为中非共建"一带一路"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。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,论坛峰会的机制化顺应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演变的态势,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。

文章关键词:

项目基金: